2023年第一天,柯拉光伏建設者在冰雪中“戰斗”
2023-01-01
2023年第一天,四川甘孜,柯拉光伏項目現場。上千名建設者像往常一樣奮戰在雪域高原。一場大雪給施工帶來了極大挑戰。新年的第一天,他們將在冰雪中打響“戰斗”。
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是全球最大、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。2022年7月8日開工,總投資超53億元,裝機規模100萬千瓦,年平均發電量20億度。電站首次將全球“水光互補”項目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,公司全力打造柯拉項目成為清潔能源大規模集中開發的樣板。
人缺氧、機械降效,在海拔4600米“負重前行”
早上8點,光伏工程組的羅義東和同事從營地前往施工現場。剛走到一半,他就大口喘著粗氣,面色蒼白。作為新到現場的一批人,羅義東還在努力適應這里的氣候。
羅義東和同事趕往施工面
柯拉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,極易發生高原反應,并且紫外線輻射比長江中下游地區高93%,防曬措施稍不到位,臉頰就會烙上“高原紅”。
羅義東和同事往海拔最高的4600米標段走去
對此,項目部的同事深有體會?!懊孔咭徊?,都覺得頭暈腦脹、腳下軟綿綿的,喘不上來氣。
柯拉現場海拔高,冬季含氧量極低
這樣的環境下呼吸都困難,連機械都高反到降效
每走一段距離,就得停下來喘口氣
冬季的柯拉現場,遍布暗冰,稍有不慎就會摔倒
與此同時,送出工程組的劉強國也正為極端天氣帶來的考驗焦灼。上午9點,寒風漸漸肆虐起來,吹到臉上如同刀割一樣疼?!半m然穿著棉衣棉褲,戴著圍脖棉帽,但我的手腳已經不聽使喚了”。
電力送出工程直面低溫考驗
平原地區3分鐘能干完的活,在海拔4000多米要半個小時。高寒高海拔,讓很多人曬得黝黑,手上長滿凍瘡。
給電力送出線路匯集站“蓋被子”
入冬后,柯拉項目現場的氣溫越來越低。電氣設備對溫度有著嚴格的要求,一旦受凍造成損壞,將直接影響施工進度。
查看送出線路升壓站設備保溫情況
爭分奪秒、與時間賽跑,在春節前完成53萬根光伏打樁、6萬塊組件安裝
柯拉光伏項目工程量大,場址面積約16平方公里,相當于80個鳥巢的面積。
冰天雪地里的光伏基礎打樁
由200多萬塊光伏組件、5000多臺逆變器、300多臺箱式變組成,規模為全球之最。如此龐大的工程量,建設期卻不足1年。
光伏支架搬運
光伏支架安裝
施工高峰期,24小時之內要完成7000根光伏支架基礎、490組7兆瓦光伏支架、3640塊超過7200平米的2兆瓦組件安裝。
機械降效情況下,肩扛手抬安裝
在雪中挺立的光伏組件
元旦當天,項目部的林天、廖文武、楊文超把午餐搬到了工地上,匆匆吃一口,立馬開始了光伏板組建鋪設。
高原雪地里的午餐
截至2023年1月1日,柯拉光伏項目已完成光伏支架安裝32.3萬根,總重約5740噸,超過100列動車的重量;總長約860千米,接近新成昆鐵路的長度。
已搭建好的光伏支架
項目部員工測量光伏支架數據
完成光伏板及組件安裝覆蓋面積15萬平方米,相當于21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。1號、2號升壓站綜合樓混凝土全部澆筑完成,設備基礎按計劃有序推進,項目建設朝著今年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沖刺!
航拍柯拉光伏部分標段
項目部員工檢查設備數據
家是那么遠,又是那么近
4600米,既是海拔高度,也是建設者的精神高度
柯拉光伏項目開工即沖刺、起步即決戰,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。自7月開工以來,上千名建設者平均每月堅守一線超過26天,最長的連續82天沒有回過家。對于他們而言,項目現場就是另一個家。
通往施工現場的“27道拐”交通道路,幾乎被風雪掩埋
運輸車輛在冰雪路上排起了長隊
道路泥濘,車輛打滑拋錨是常態
來到柯拉現場后,項目經理楊志偉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。雖然是新年第一天,但這場雪讓他憂心不已。
下午時分又降溫了,楊志偉冷得直搓手
4600米,是柯拉光伏項目現場的最高海拔高度,更是建設者們的精神高度。他們將無畏風雪,咬定“2023年并網發電”目標不放松,攻堅克難把項目建成“標桿工程”“一流工程”,為加快建設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不懈奮斗!